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美文分享

鸭头丸帖(国展获奖书法家,临王献之稀见草书帖)

时间:2022-06-05 22:03:48

鸭头丸帖(国展获奖书法家,临王献之稀见草书帖)

本文作者:贺溪阳(中国书协会员,曾多次在国展入展获奖)

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说:“(王献之书)若风行雨散,流便于草,开张于行,章法体式之中,最为风流者也。”

王献之书裙图

历史上认为,卫夫人师承钟繇,王羲之师承卫夫人,王献之师承王羲之。事实并非这么简单。王献之流传下来的作品以行草书居多,取法其父王羲之无疑最多,王献之大草还吸收了张芝的营养,已经冲出了父辈的藩篱,逐渐迈向超逸、妍美的境地,小草亦更开张、风流,不同于其父。

王献之《复面帖》

《复面帖》在王献之众多精彩的作品中似乎并不亮眼,因为不是著名的《鸭头丸帖》,不是大众“情人”《廿九日帖》,也不是“三希”之一的一笔书《中秋帖》,但是,我觉得《复面帖》跟这些“名作”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。

草书约始于汉代,受隶书影响,章草还存有雁尾,钟繇、卫夫人书法均有隶味,因为运笔的迅捷造成线条连绵畅顺的特点。王羲之尺牍《远宦帖》是较为成熟的今草,但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,整体气息也较为平和。

(传)王献之《中秋帖》

王献之《复面帖》虽属小草,但相较钟繇、卫夫人及其父王羲之,其书写性更强,上下字更流畅,前后呼应更好,呈现清新简洁、风流潇洒的特点。

临摹《复面帖》除了对字形的精准临摹,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气息的把握,不可犹犹豫豫;提按之间,以渐变为主,纸张切不可太生或太熟;需要加强毛笔与纸面的摩擦,这样的线条才显得绵厚;使转需到位,尤其在写折和钩的笔画时,不可一滑而过,笔要留得住。

贺溪阳临《复面帖》

《复面帖》只有39字,学习时可结合《服油帖》《鹅还帖》《得西问帖》进行综合练习,这四种帖都具有简洁明快、奔放洒脱的特点,字与字之间欲断还连、气息畅连,又自然天成,对后世影响巨大,如智永《真草〈千字文〉》、孙过庭《书谱》都受其影响。

王献之学书不局限于一门一体,而是穷通各家,“兼众家之长,集诸体之美”,创造新体。史书记载,除了其父,王献之的取法学习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张芝、王廙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王献之《服油帖》

米芾《论书帖》开头就讲:“草书若不入晋人格,辄徒成下品。”俞焯说:“草书自汉张芝而下,妙入神品者,官奴一人而已。”(“官奴”即王献之)“风行雨散,最为风流”,风流潇洒的王献之草书是一座值得大力挖掘的宝矿。

《复面帖》临习要点:

一、整体来看,此作虽字字相对独立,只有“仆近”“犹惙”等少数字有连笔,但气息稳健连贯,如“虽转”“未定”“不复”等字组均笔断意连。由此,我们甚至能看出孙过庭《书谱》、康里巎巎《柳宗元梓人传》的取法出处。

孙过庭《书谱》局部

二、强化字组概念。“蕃首以不佳耿耿”“仆近动散委”“冀以言首”“力还不复耳”,或七字,或五字,或四字,就像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乐章。

三、字的疏密对比强烈。密的有“首以不佳耿耿”“近动散委”“力还不复耳”,疏的有“顿、虽,犹、惙、然、发、止”等。

四、提案分明。尤其是“顿、发、言、复”几个轻灵的字盘活整个篇章,让整个篇章轻松起来。

五、字形拉长,结体更为飘逸。如“不、动、散、委、还”等字。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。

贺溪阳以《复面帖》笔意创作的作品

王羲之 王献之 草书 取法 师承

最新文章